新闻资讯

News

公司相关项目作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典型案例在《湖北日报》进行宣传推广

时间:2023-09-06 来源:武汉经发粮食物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量:1277 返回列表

2022年,武汉市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公司负责投资建设的武汉阳逻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并获得2022年度奖补资金。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是国家冷链物流发展“十四五”规划重要通道节点之一,也是《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2020-2022) 》、《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在市交通运输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司加快推进武汉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在硬联通、软联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政府部门肯定。

武汉市将公司相关项目作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推广,近日,湖北日报以《建设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武汉交出精彩期中成绩单》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建设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武汉交出精彩期中成绩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吕作武 王勋

武汉地处“天元”,是衔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区位优势显著,交通网络发达,联运基础雄厚,在全国综合货运交通网络中发挥着承东启西、衔南接北的重要作用。

2022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文,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计划用3年时间支持30个左右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强链补链,支持公共服务突出的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设备及信息化建设项目。

机遇在前,武汉再次不负众望,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由此开启了“交通强市”建设新篇章。

9月1日从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补链强链工作实施以来,湖北省、武汉市财政统筹配套资金投入超40亿元,建设成果丰硕,各项绩效指标按时保质完成。

机制保障,高效统筹。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补链强链工作实施以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建立了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部省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在规划、方案、项目、绩效管理等方面给予了重要指导。省交通运输厅明确了联动措施,武汉市政府成立了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省、市两级以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要素保障“双轮驱动”,做到了高效统筹。一方面在组建省、市领导小组基础上,发挥多个既有协调机制作用,出台《武汉市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三年工作方案》,建立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跟踪协调制度;另一方面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配套保障,省、市先后印发补链强链资金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相继出台航运、航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等多个专项支持政策。

仅仅一年时间,武汉市深化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就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水平显著提升。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光谷城市货运站等枢纽场站全面建成投运,阳逻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二期相继封顶,汉欧物流园全面开工,一批货运枢纽、集疏运设施陆续发挥效用。2022年,新增改造综合货运枢纽面积49.3万平方米,新增集疏运公路31.9公里,更新升级设备96台,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9.4亿元,有效拉动全市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536亿元,同比增长15.1%,增速和投资额均创5年来最高水平,其中物流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

——标准规则及服务软联通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270万标箱,同比增长9%,除南京以下港口外,稳居长江沿线港口第一位;中欧班列(武汉)开行610列,同比增长34%。铁水联运量同比增长20%,超全国整体目标5个百分点。新增国际多式联运品牌线路11条,全年应用多式联运运单的联运量突破5万标箱。

——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成果丰硕。省商务厅、武汉海关推出22条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省域跨境贸易一体化加快实施。搭建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平台,推动签约14项合作协议,常态化运营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鄂湘赣三省海关以“三关如一关”为目标,推进长江中游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综合货运枢纽实现补链强链,正持续释放经济拉动效应。

看社会物流综合成本,2022年实现港口集装箱水路、铁路疏运比例超50%,全市公路平均运距140公里,同比下降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公里,实现了公路短距离、铁路和水运长距离的运输目标,推动2022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至12.6%,低于全国2.1个百分点。

看产业链供应链支撑,武汉市提升中欧班列(武汉)省内集结能力,与周边地区合作开行城市班列、定制班列、品牌班列。大力推动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客货“双枢纽”建设,发展卡车航班、城市货站等新模式,延伸机场空港口岸功能,为武汉乃至中部地区“光芯屏端网”、新能源汽车、机电设备、生物医药等产业稳定畅通了外贸大通道。